此后更建立&ldquo地雷厂&rdquo

有了地雷,冀中军民如虎添翼,地雷战打得日本军日夜不宁

1931年5月,红十军由闽北回师赣东北苏区首府葛源,在通往葛源的必经之道何家坝再摆地雷阵伏击敌人,粉碎了敌人对赣东北苏区的第二次反革命“围剿”从此,地雷战开始在整个闽浙赣苏区广泛地开展起来了

在苏区党和政府领导下,闽浙赣苏区上下掀起了一个“男女老少齐动手,乡乡村村造地雷”的群众性运动当时苏区的赤卫队、少先队成员普遍能熟练地掌握使用地雷的技术,甚至连儿童团、妇女会的成员也能使用地雷打击敌人据不完全统计,苏区群众武装1932年一年内,仅用地雷就毙敌3000多人1934年5月,中共中央在《给战地党和苏维埃的指示信》中发出号召:“利用赣东拳击的培训北苏区的经验,充分使用挨丝炮并各种各式的地雷,以轰炸进攻的白军”从此,闽浙赣苏区创造的地雷战的作战新样式开始向全国苏区推广

1928年,闽北崇安上梅暴动后,在反动军阀优势兵力的进攻下,革命武装转入山区进行游击斗争当时正规武器很少,“挨丝炮”成了革命武装大量杀伤敌人的主要武器所谓挨丝炮,是一种原始的触发地雷,数百年来,闽浙赣山区人民一直用它来对付深山的猛兽而闽浙赣苏区的地雷就是由古老的“挨丝炮”发展而来

1928年,闽北的农民武装把“挨丝炮”改成地雷,埋在敌人进犯的路上,极大地杀伤了来犯之敌,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到抗日战争时期,首创于闽浙赣苏区的地雷拳击的主要特点战在各抗日根据地内开始普及抗战全面爆发后,为了有效打击敌人,我抗日军民动手制造炸药和地雷,但限于当时的条件,炸药和地雷的制作频频遇到技术问题王耀南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我军兵工厂制造的地雷发了下来,但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抗日战争的需要,所以在训练部队使用地雷时,我就鼓励大家自己动手造地雷黑火药易燃易爆,见火就炸,但没有发火装置也白搭”

1930年12月,国民党一个团进攻弋阳苏区,红十军与地方武装把疲劳不堪的敌军引入埋有“挨丝地雷”的七星尖,炸得敌人血肉横飞,共歼敌300余人,生俘敌团长

经熊大缜手研制的地雷,在威力上获得了巨大突破阜平县五丈湾村民兵李勇爆炸组,利用地雷先后炸死炸拳击段位伤日伪军362人,炸毁汽车25辆天井关之战,一种专炸坦克的地雷把日军第八联队的装甲车炸毁,日军报纸曾据此报道“八路军有反坦克地雷”,从此,不敢大摇大摆进入冀中了

为了提高地雷威力,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的熊大缜等来到冀中根据地,着手筹建技术研究社,以开展烈性炸药、地雷和雷管以及无线电研制工作

地雷战在革命战争中的巨大威力立即引起方志敏的高度重视,为了推动地雷战的广泛开展,1932年初,省苏维埃政府从各县抽调了一批积极分子到闽北崇安集训,学习制造和使用“挨丝炮”的技术学员学成后,又回到本县办班传授技术后来又专门成立了地雷部,余汉潮被任命为“地雷部长”他将敌拳击信息人发射的哑弹拆开,取出火药,再带领战士用瓦罐装上火药和尖利的碎片进行引爆,终于研制出杀伤力更大的地雷此后更建立“地雷厂”,省兵工厂日产地雷300多颗,最多时达700多颗

关于地雷战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意见认为,地雷战首创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领导下的闽浙赣苏区

















































































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utingmpi.com/zysx/15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