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姿态训练
继上篇内容,下篇主要介绍亨利·莱克教授的指挥姿态训练。年11月,莱克教授又将在郑州(11月15-17)和顺德(11月18-20)举行巡讲,此文有强大的预习功能,不容错过!原文刊载于《歌唱世界》年第1、2期,欢迎转发,请勿转载!
合唱指挥的姿态训练相较于乐队指挥,合唱指挥的姿态动作更为灵活,莱克教授认为大多数的合唱作品是无需长时间划规整节拍的。当然,不同风格的音乐也需要不同的指挥姿态。为此,莱克教授采用拉班舞谱中的动作分类方法来训练合唱指挥,使挥拍动作和姿态更趋于多样化,更具有表现力。
一、拉班舞谱拉班舞谱(Labanotation)是匈牙利现代舞大师鲁道夫·拉班于年所创造的一种书面的人体动作记录描述方式,它“以数学、力学、人体解剖学为基础,运用各种形象的符号,精确、灵便地分析并记录各种人体与生俱来、未加修饰的客观动作事实、空间运行路线、动作节奏和力量。因此,拉班舞谱系统是带有普遍基础性的实践应用理论。不仅作用于舞蹈艺术,更被广泛运用于体育、医疗等于人体有关的领域。美国于年开始在大学开设拉班舞谱课程,现已有一百多所大学将它设立为学分制课程。在中国,戴爱莲先生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普及拉班舞谱。但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音乐领域,了解拉班的人可谓凤毛麟角,莱克教授的拉班指挥训练法便是拉班舞谱在音乐领域的一次创新型的跨界。
拉班舞谱作用于动作记录只是其体系中很小的一部分,其更强大的功能是从科学角度研究人体律动学。拉班系统中包括了三大舞谱,即主题舞谱(MotifNotation)、结构舞谱(StructureNotation)和力效舞谱(EffortNotation)。莱克教授此次主要从力效舞谱的理论和应用视角,来探讨和实践指挥的姿态动作训练。拉班的力效理论包括了速度(Speed)、重量(Weight)和方向(Direction)三个维度,速度有快慢之分,重量有轻重之分,方向有直接间接之分。根据这些维度的差异,可以组合成八种动作模式和状态。拉班将之用于对人体动作的分析和描述,几乎所有的动作都可以囊括在这八种单纯或复合的发力现象所归结出的力的类型。
二、拉班舞谱的指挥训练1音响的动作模型莱克教授提出:指挥必须与自己的合唱团队探讨四个基本空间位置所代表的音响性质,即:轻、重、明和暗。图中横轴代表音色,纵轴代表重量。这个音响的动作模型符合人体的基本动觉体验,在不同的指挥动作区域,代表着不同的音响性质。
2拉班指挥姿态训练根据拉班力效理论中的八个动作模式,莱克教授归纳出八种基础的指挥动作,辅以不同高度和空间范围的变化,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指挥姿态。大师班中,教授带领学员们指挥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来解释和领悟这些动作。(可根据插入的音乐,体验一下姿态模式)
模式
速度、重量和方向
动作体验
Float
漂浮
慢
轻
直接
如同在各种不同深度的水中踏水
莫扎特《圣礼颂》
(AveVerumCorpus)
Wring
旋拧
慢
重
非直接
拧湿毛巾
美国黑人灵歌:《深深的河流》(DeepRiver)
Glide
滑移
慢
轻
直接
舒展衣服上的褶皱,或是滑冰动作
《羊齿山》(FernHill)
Press
压
慢
重
直接
用力推一辆汽车
卡尔·奥尔夫:
《布兰诗歌》第一首“噢!命运女神”
(OFortuna)引子;
Flick
轻弹
快
轻
非直接
用手指轻弹衣服上的灰尘
柴可夫斯基《四小天鹅舞曲》
Slash
斜削
快
重
非直接
打网球或者高尔夫球时的挥拍、挥杆动作
美国民歌:《老乔伊克拉克》
Dab
轻点
快
轻
直接
敲键盘打字
或是轻敲玻璃窗
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第五首“雏鸟的舞蹈”
Punch
猛击
快
重
直接
方向向下的拳击
普罗科菲耶夫:《起来吧,俄国人民》
指挥可根据自己的艺术理解和音响体验来选取与音乐风格匹配的动作类型。而且很多乐曲中存在着对比性乐段,会出现对比性的指挥动作模式。比如《噢!命运女神》的引子与主歌部分,就是“猛击”与“轻弹”的对比。
拉班的动作分析能对人体各种动作的空间水平方向、时间值、力度等进行准确的定量和定位。在莱克教授的指挥授课中,学生们建立了一种动作语言思维,老师只需说出一个拉班动作模式的术语,学生就快速理解并修正动作,极大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合唱队的孩子们也很喜欢这种与音乐互动的方式,长期的音响动觉化体验能够促进他们对音乐的形象思维;同时,莱克教授谈到这些音响动觉化实践也有助于他对动觉化声音训练方法的开发。
总结
莱克教授在课程中一直强调:无论孩子还是成人,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效果最好,让孩子们喜欢上演唱尤为重要。而动作化的音乐训练和表演,符合孩子们的趣味倾向,在快乐的心境中,他们的艺术表现力得到潜移默化的增长。对于指挥和声乐指导老师来说,无论是姿态化的声音训练还是拉班指挥训练,检验其有效性的方式是用心用耳朵仔细地聆听。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升音乐教学效果,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实践出新的方法。
此次参加“走进世界合唱”大师班的学员们,多是来自一线的合唱指挥和声乐指导老师,他们或多或少地接触和使用过柯达伊、奥尔夫等动觉化音乐教学法。而莱克教授是将动觉化教学法与合唱声乐和指挥进行了创新型结合,学员们受到很大的启迪。在授课过程中,莱克教授不但展现了美国人的风趣幽默,更大量穿插与合唱队和学员们的互动,全面调动大家的动觉体验,全身心地感受和领悟。相信莱克教授的创新型艺术性培养理念,通过这次“走进世界合唱”的学习之旅,传递给了更多的合唱艺术师生和爱好者。
(年的亨利·莱克教授和我们~)
抱歉因为排版错误,把昨天的发帖给删除了,希望今天能正常显示!
关于火眼晶晶的炼丹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