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大家交流时常会听舰队成员发出这种声音其实这是一个常见的人生问题。很多人不止在舰队创业时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这样的心态,毕业工作后更是会遇上一大堆类似问题。总之,这样的问题在大家的人生中应该不是第一回,也绝对不会是最后一回。而那些真正的高手,正是克服了、战胜了这些问题才成为高手的。而鱿鱼历史上的一些优秀伙伴,都是在成功解决这样的问题后才成为高手的。这些事例都在舰队的专栏里,在这里就不跟大家重复唠嗑了。
今天要跟大家讲的不是什么人生格言,也不是什么光辉事例,而是知识。说到知识,现在最为主流年轻人接受的知识节目就是罗胖的《罗辑思维》了。接下来的内容是由编者边听边打出的文字版,一期节目有一个小时,所以文章也很长了。
PS:如果你没有耐心看下去,你可以跳到最后看编者特意制作的“精简版”。看完“精简版”后,如果你觉得特别有意思有启发,可以再回头过来深度阅读这篇文章。
上半部分最近几年出了一本书叫《异类》,里面提出一个理论叫一万小时练习,一听,古今中外,所有的答案归结起来其实就那层意思:你得花时间,死磕呀,自虐啊,你就能成为一个高手嘛。语文课本上的《卖油翁》里讲的就是甭管是射箭还是我老头卖油都是四个字,叫“唯手熟尔”。手练熟了,自然就是高手嘛。但这个理论,今天看起来是有重大缺陷的,为啥嘞?这是农耕民族的结论。因为农耕嘛,他的所有生活就敬畏三个东西,第一:勤奋,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第二:权利,因为农耕民族很容易形成庞大的国家。那第三呢,就是老天爷。所以,他相信这种只要勤奋苦练,就能得到结果,这很正常。但是你有没有想到啊,这种理论,他其实不符合大量的社会现实啊。我小时候,中国有一篇报告文学,写的是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那这篇报告文学没跟你讲任何数学道理哟,它就强调一条:陈景润这个人非常勤奋。他打草稿,那个草稿纸,好几麻袋,堆的一屋子都是,走路都撞电线杆子,为啥啊?脑子里在想数学题嘛。这篇报告在改革开放之初啊,确实是给中国人民打了一针鸡血呀,靠自己的奋斗可以有出头之日啊。但是它带来一个附带的结果呢。很多人觉得,我只要努力,我也可以成名成家呀!所以,中科院传达室的老大爷可受累了,收到成麻袋的投稿啊,当然都是不靠谱的啦。你看,这是农耕民族的想法,它还会带来另外一个社会后果:一旦发现勤学苦练没用,大家就开始胡说八道。比如男足,你不能说中国人在男足这事上没下功夫吧,但是这么多年都没用。怎么办呢?于是大家就叉着手在旁边胡乱的解释,什么文化原因制度原因中国人的素质原因等等,都来了。唉!不就是赢个球吗?咱说怎么赢球好不好?扯那些干什么呢?我们不可能为了赢球去改造我们国家的制度文化吧,改造我们的素质吧,或者说众人素质不提高,这玩意就赢不了了。当然不是这样啊!在体育运动史上,经常会有一些国家,甚至是小国,在个别项目上突飞猛进,比如韩国的那个女子曲棍球。不说他们了,就说我们中国的乒乓球。你能找到什么文化制度,什么素质的原因吗?没有啊,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找到了一套好的训练方法呀!于是就可以成批出人呀,不就是这么回事,咱就事论事好不好?所以呀,我看很多见解呀,我把它分成两类:一类是评论性见解,就是,你都对,我也拿你没办法,但是,你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解决任何问题,说出来大家一起来围观下,发表下高见,图个痛快。还有一类见解,我称之为叫工程学见解,就是面对一个具体的目标,我们拆解为具体的行为,一张张的图纸,一颗一颗的钉子,我钉上去,能够把这个工程建造出来。我觉得这是对我们的身心,立身处世,有用的见解。当然我下面讲的,可是没有一滴心灵鸡汤,全是心灵硫酸,听完要是不舒服,我不负责。怎样成为一个高手?刻意练习。就这简单的四个字,咱把它拆解,我们先说练习。练习的基础是基本功,基本功的本质是什么?不是初级入门,而是套路。就是,我们把前人的宝贵经验封装在一个小的概念当中,一系列庞大的经验被封装在一个小罐头里。然后后人拿来就用,注意了,不是质疑不是重新去思考,而是拿来就用。从最开始的人类文明,一直到今天我们如此复杂的知识其实都是这玩意,叫知识罐头。把前人已经搞明白的东西抽象为一个非常简洁的东西,然后,拿来就用。这叫什么?这就叫套路嘛,套路在如今有逐渐被污化的趋势,大家都宣称对套路不肖一顾,但我们要真正成为高手首先就要学习套路啊!我自己的学习经验就有两种非常重要的套路,第一种套路正是这行的前辈给你总结出的最值钱的经验。所以你去做大家都在学都在做的事情其实没什么不对,关键是跟前辈把这些东西学过来。我当年在当电视采访记者的时候,我对面坐一个采访对象,经常一见电视镜头就磕磕巴巴,紧张的是一句真话也说不出来。怎么办?你教他说吗?确实是有电视记者这么干啊,对面,写个大字报,照着念。但是有一个老记者就教我一个招,他说,那人要是说不出来,你明白那人的意思后,你就帮那人总结,帮那人说。于是我就跟他说,哎呀,王先生呀,你是不是这个意思呀,啪啪啪啪啪。那个王先生马上说,对对对,我就这个意思。然后我说,那您把您的意思再说一遍。最后王先生一下就顺畅说出来了,不紧张。你看,这就是老司机教的套路啊,所以对于套路我们一定不能看低,而要看高。第二种套路就是概念。有一次我跟李晓来吃饭。他跟我说,我以前学习向来好,但是不怎么听课,为啥呢?就是因为上初中的时候,他妈跟他讲了一句话。她说你看啊,所有的教科书,本质上,一个学期就跟你讲几个概念,其实那么多章的内容,每一章就讲一个概念,于是李晓来觉得如梦方醒。所以,每个学期,教科书发下来,他自己就先把这个概念先磨一遍,就想知道这个概念本身是什么。所以后来,即使上课的时候三心二意,觉得自己成绩也非常好。这说明什么?说明人类文化就是靠概念堆出来的。你以为一个学科的成长,是一地鸡毛的细碎知识吗?比如说经济学在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概念,可能就是发现了交易成本。你别看“交易成本”就四个字,它其实背后有一大坨非常丰富的含义。但“交易成本”这四个字,只要你了解它清晰的内涵和外延,其实你就把整坨的知识拿到手了。所以,一个人在积累自己的知识的上,一定要学这些经验和概念,把它打磨清楚,这也是学套路。那你说我们在反对什么,我们就反对那种做无用功的美其名曰基础练习的东西。比如说你踢足球,那你就要不断踢足球,要不断参加比赛。这叫什么?这叫以赛代练。错了,你以为拉小提琴就是一首曲子拼命拉拼命拉吗?不是,这种练习叫傻练。什么叫真正的练习,是把大的那个知识体系拆碎成为一个一个小模块,成为一个一个小的知识罐头,然后分头去练,这叫练习。体育界也是一样啊,姚明就讲过一句话,说美国的NBA的篮球明星,他们平时训练往往是打拳击。那你说拳击跟篮球有什么关系,但是拳击可以训练一个人下肢的移动速度和上肢的力量,这反过头来,就对篮球特别有用。你看,也是一个拆解的思路嘛。各个行业的高手其实都是这样啊。律师他最主要的练习是看大量的案例。一个围棋手的练习,不是上网上跟人下围棋杀个痛快,而是背一个一个的定式,打一张一张的古谱,等等,全都是这样。这是顶级高手的成才之路,就是学别人成型的套路,把整座大厦,拆成一个一个的砖头去训练,这样精度更高。下半部分当然光有套路也不行啊,最关键还有一条,就是重复,反复的重复。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大脑就是这样一个结构。在人脑的神经学研究中,人是怎么学会一样东西的呢?其实是神经元在物理状态上被改变。比如,学习这一套动作,他大量的神经元同时很激动很激动,一起在一起激动时间长了,他们就渐渐地形成一个神经网络,渐渐就能连在一起,甚至是长在一起。我当年在电视台当制片人也是这么一个过程。记者做好的片子,我得给他审,所以我的练习机会其实就超过了一般的记者二三十倍。为什么?因为一个记者一个月做一部片子,我每天看一部片子,看完在审片室里一起跟他们琢磨、探讨。所以有的时候我跟记者讲,真的不公平,我这样干工作,越干水平比你们越高,为啥?我干的多嘛!那个时候我培养出的能力其实给我今天做逻辑思维这个节目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基础。所以,刚才我们讲的其实就七个字:针对性重复练习。你突然就发现了,我们今天讲的东西不是心灵鸡汤,这叫心灵硫酸啊!好像这个学习特别痛苦,但痛苦的事还在后头嘞。前面我们讲完了练习,这次我们讲下刻意。重要的话说三遍,所谓的刻意,就是持续地做你不会做的事,持续地做你不会做的事,持续的做你不会做的事。心理学界把人的学习分成三个区,第一个区呢,叫舒适区,在这待着你特舒服,因为这你全会,全拿手全擅长。而最远的地方呢叫恐慌区,哎哟,那个地方,所有的东西你都不会,那是一脸懵逼啊。在舒适区和恐慌区之间有一个区,这叫学习区,啊,所以学习区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脱离舒适区。你看,学习的本质就是:永远不舒服,你在做你不会做的事情嘛。美国高尔夫球界有个明星,叫泰格伍兹。这个人呢,私生活不太检点,但是他在球场上那是神一般的存在。尤其是他在挥杆的半途当中,如果球场上出现意外情况,他觉得这个动作已经打不好了,他能中途停下来,然后调整一下,重新开始。这对我们这些外行来说,觉得我也能停呀,这有什么呀。但是对专业运动员来说,这个动作意义极其重大,为啥?因为他们专业的把挥杆早就练成了肌肉记忆,是下意识的动作。看起来是非常熟练,但是这个动作在本质上也是失控的啊,因为你的大脑对它已经不起作用了,这就是失控了啊。对于一般球员,万一球场上出现意外情况,事实上这个球你肯定就打不好啦,因为大多数人没办法停下来。但是老虎伍兹就不一样,他永远不让自己进入舒适区,他平时训练,经常找一些高难度的情形,变着法让自己挑战一些高难度,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动作,他都不允许它进入舒适区,进入失控的状态,他都要控制它。再比如FACEBOOK的扎克伯格,你好像没听说他在大学的时候成绩有多好,可是你看他的行为方式,就是不断挑战非舒适区。他每年就给自己下一个全新的任务,那些任务听着都有点匪夷所思。年是学中文,外国人学中文这个事太难了。年呢,是他只吃自己亲手杀死的动物,不知道为什么要挑战这个。那年呢,是要自己重新学习编程,因为当老板时间长了嘛,挑战一下。年呢,是每天认识一个新朋友。年呢,是每写一份小便签,感谢一个人。年呢是每两周读一本新书。年啊,就是今年,他给自己设立了两项任务,第一项任务呢,是开发一个人工智能来做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助手,还有第二项任务,就是全年要跑英里。你看,这就是牛人哪,他们一天不进步自己浑身都不舒服啊。那我们普通人可咋整呢,我们达不到扎克伯格那个境界,但是我们又想在某个特定领域成为高手,有没有方便法门呢?还真就有,那就是让自己进入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啊。被动被拖离舒适区进入学习区,那我们就得重新定义什么叫好的学习环境啦。好的学习环境特指,能够提供即时反馈的环境。你看,我们中国教育的核心是考试,考试也是一种反馈呀,但是这种反馈不是一种即时反馈,它太稀疏了,我们一个学期也就期中期末两次考试。而即时反馈是指,你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会给你反馈,是对了还是错了,是已经够了还是得继续练。我小的时候,八十年代,中国有一群人,叫文学青年,他们过得很苦啊,每天在家埋头写小说,然后第二天,天一亮就去邮局投稿。然后到邮局顺便看,有没有给我的信哪,有没有已经发表的小说或者是退稿信哪。这种人活的很可怜啊,说他可怜不是因为他稿子发不了,而是他每天都觉得自己怀才不遇,觉得自己小说写得很好啊,都是北京上海那些老编辑们有眼无珠啊。但是这种人为什么后来没有了呢?因为现在有网络了嘛,你不是觉得写的好嘛,放到网上去啊,你写的好自然有人会跟踪点赞,追更。如果读者很多,出版社自然拿着和合同来追你啊,这个反馈就变得即时了。我在这还想给大家举一个例子。美国有一个大学,它的历史学系,有一年有个老师上堂之后说这个学期我们学西方的近代史,我们学什么呢?这样吧,我们来干一件事,哥伦布当年发现美洲的那艘船也不大,这个学期我们就再造一艘这个船。学生一听,这当然好呀,就跟导师一起,用了一个学期,真就在学校校园里把这个船给造出来了。这种教学方法,你让中国的教授听起来,这不是有点匪夷所思嘛,这不是耽误学生工夫嘛。好像你在搞什么素质教育,兴趣教育,但是,学生的知识面到哪里去了呢?但是站在我们刚才讲的既时反馈系统的角度,你再来理解这件事,你发现,不一样了。因为造一艘船,按照我以前讲的那个词,是一个工程学,他有特定的目的。工程倒拆回来到每一个细节,有什么用?都能给你及时反馈啊。因为我们得研究,哥伦布当年那船到底多大呀?那个时代的造船工艺是什么样的呀?那个船舱的结构式什么样的?得带多少食物多少水呀?你一旦回到特别具体的事,造这艘船在每一个细节上都会给你大量的即时反馈。而应对这种及时反馈的过程其实不就是学历史的过程吗?如果能够,一个班同学,把那艘船造出来,你说这个人研究历史的功底是不是就不愁了。如果一个老师上堂,一个学期,所有的课程都在大量的灌历史知识,我们在中国接受过教育的人在心里都心知肚明,我们真能记住多少呢?等考试一结束,还不就立即把自己的硬盘清空了吗?下半部分其实核心就一个意思:学习没有舒服区。大家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在这个时代里,是清晰地分成两种人。第一种人,他永远呆在舒服区里,甭管他摆出的架势是不是在学习,这都不叫学习,这叫什么?享受生活。第二种人,是真的在学习。如果你想成为第二种人,那对不起,永远没有什么乐子,你永远是在进步的路上品尝那份艰难。说到这你再看一眼我们节目今天的标题,叫怎样成为一个高手,这我承认,有点标题党,是虚晃一枪,因为表面上谈的是学习方法。但是说到这你该明白啦,其实我谈的是学习的真相。所谓的方法嘛,那总结出来,每个人都能用。而真相是,不是每个人都会学习的,真正在学习的其实是一小部分人。人类原来的区别仅仅体现为智商,可是智商这个东西,在人群当中是正态分布的,就是橄榄形嘛,中部永远很大,两头很小,智商高和智商极低的人其实都非常少,大家差不了哪去,可是认知这个东西就不一样,它是幂律分布,什么意思?就是,只有极少的人能够达到认知高层,为什么?因为认知是学习得来的,你通过不断地练习,不但获得正确的反馈,然后你的认知是不断蹿高,把绝大部分人留在身后,而在认知上,高手和低手的差别那就是判若云泥呀。听到这你可能会说,那这个世界是不是变得越来越不公平呀,我觉得这话说的也不对,为啥?因为世界上的人确实分成了两种,一部分人幸福地在生活,你越来越休闲,你越来越舒服,而一部分人呢?可能他的能力越来越大,财富越来越大,影响力越来越大,但是他付的代价也很大呀。所以二者之间,你自个选喽。精简版这个“精简版”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是给不想看长文的舰队成员阅读的。第二个是对看完长文的舰队成员再做一次系统的梳理,加深理解。当然编者还是比较希望大家都能把前面的长文看完,因为这一期节目不仅是在解决大家的困惑和问题,更是在帮助大家的学习、人生和认知。1.很多人觉得,我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回报啊!但这样的想法往往会到来一个负面的结果:一旦发现勤学苦练没用,大家就开始胡说八道,开始各种抱怨,甚至连努力都放弃了。2.举个例子:中国国足努力了很多年,还是踢不赢。于是大家都开始抱怨:是中国的文化原因,中国的制度原因,中国人的素质原因……但实际上是什么原因?是因为没有找到了一套好的训练方法呀!中国的乒乓球就是这样,找到一套好的训练方法,于是就可以成批出人了。所以努力了没有回报是因为你没有通过真正的学习获得真正的成长。3.世上有两种见解:一种是评论性见解,就像把中国足球的失败归因为国家文化制度,但这种见解不解决任何问题。另一种见解是工程学见解,面对一个具体的目标,我们拆解为具体的行为,一张张的图纸,一颗颗的钉子,我钉上去,能够把这个工程建造出来。第一种见解只是说着痛快,第二种见解才是解决问题的见解。4.如何成为一个高手?四个字:刻意练习。我们可以把这四个字拆分来看:刻意和练习。5.所谓练习不是你一个人在那里搞发明创造、瞎想歪想,如果你是这样的,那不管你有多努力,都不会有回报的。真正的练习,它的基础是基本功,基本功的本质是套路。如今,大家都越来越反感套路,但从学习的角度讲,看低套路是错误的,我们应该看高套路。套路的本质其实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前人花了大量时间得到的知识体系被封装在一个知识罐头里,你拿过来就可以马上运用了。说简单点,套路就是去吸收那些优秀的前辈、那些牛逼的老司机总结出来的可贵经验。6.当然只有套路不够,还有关键的一条就是:重复不断重复,反复大量的重复。刻意学习中刻意的意思就是:重要的话说三遍,所谓的刻意,就是持续地做你不会做的事,持续地做你不会做的事,持续的做你不会做的事。心理学怎么讲学习的呢?学习的本质就是:永远不舒服,你在做你不会做的事情嘛。无数高手所具有的共同点就是:一天不进步,浑身不舒服。7.我们普通人想成为高手,有没有捷径呢?还真有:那就是让自己进入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啊,被动式地拖离舒服区进入学习区。那我们就得重新定义什么叫好的学习环境啦。好的学习环境特指:能够提供即时反馈的环境。8.当今时代有两种人:第一种永远在舒服区里,但不管他摆出怎样的学习姿势,他仍旧不是在学习区里的,因为要学习一定是痛苦的,舒服的人没在学习区中。第二种人一直在谋求进步、学习,他很多时候都处于痛苦之中。我们并不否定任何一种人,第一种人可能过得很幸福,第二种人可能很痛苦,但随之得到的回报一定是:能力越来越强,财富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你自己要成为哪一种人,你有选择的权利。但是在这里要提醒诸位,当今时代变化之快可谓是史无前例的,如果你想做第一种人,你要想想你是否具备成为第一种人的条件。如果你不具备条件,那么我的建议是:弱小的孩子更要学会奔跑,你可以先成为第二种人,当你积累到足够实力的时候,你也许就可以过上第一种人的生活了。编者的话很多时候,大家会有困惑,于是大家变得越来越糟糕。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大家没有找到困惑的根源,没有弄清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困惑。而一旦明白了困惑的根源,便不会再有困惑。很多时候,大家会反感套路,看低套路。但是套路的本质是什么呢?套路的本质是前人总结的宝贵经验,套路的作用是帮助大家缩短从菜鸟到高手的时间。拒绝套路本质上是在降低成长的速度。很多人加入舰队的初衷是:想做事业,想让自己成长。但有的人加入之后慢慢变了:我想要家庭的温暖,我想要少一点的压力,这个事情我做不到也不想做,我累了我想放弃了。但大家似乎忘了加入舰队的初衷,加入舰队的初衷也是学习的本质:远离舒服去,进入学习区。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进入学习区?你可以问自己:是否痛苦。很多时候大家认为:我努力了,但没有取得回报。这让我想起了罗胖发明的一个词:时间的朋友。什么是时间的朋友呢?罗胖原话:时间的朋友就是那种一生之只做时间越长价值就越大的事。舰队之光里的蘑菇和波波半年都没有成绩,半年后轮流做销售冠军。舰队之光里的耳朵第三个月才丰收。舰队之光的龙虾做了半年,才从没单到天河区第二名。舰队之光的辉少做了两年,才一步一步实现收入近2万。要想有回报,先走在成为高手的光之大道上。部分素材来自罗辑思维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北京治疗白癜风究竟多少钱贵阳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