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生命时报在年初,由香港艾力彼研究并发布的“中国医院竞争力·中医医院排名强”排行榜中,中医院位列榜眼。发展到这个位置,医院院长唐旭东来说并不容易。医院管理者,唐院长对中医药发展有自己的独道见解。中医药发展不能丢了科研一直以来,中医药学的发展都偏重于临床,科研上的投入偏少,这就使得中医药学在创新上显得后劲不足。这既有历史因素,也有制度上的问题。在传统中医药学的发展过程中,不少“大家”强调传承和经验,一直有“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的说法;而在理论研究、机理阐释方面则比较欠缺。在人才培养方面,现在的中医学院和中医药大学基本都设有中药学院、基础医学院等院系,医院一般不设有中药或基础研究的部门,这就使得中医药在临床和科研上或多或少存在脱节的问题。科研搞不好,中医药学的创新发展就面临一些困难。“医院的强项。”唐旭东介绍,西苑医院有三大科技支撑平台。首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药理所,主要进行药物临床试验,在药物的数据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都处于全国同行业领先的地位;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为基础的中药临床前研究支撑平台,这是进一步阐述中药学的机理和中医药原理研究的创新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更好地将理论和临床相结合;第三个是中医药保健研究中心,主要对药食同源的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进行开发研究。三个平台共同努力,将西苑医院的优势学科和科技创新很好地结合了起来。谈到下一步的发展,唐旭东认为,要做好“双轮驱动”战略:第医院建成“医院”,保持并发挥中医特色,做好中医药的全过程质量管理,最重要的是做到和国际接轨。此外,还要做好全院的信息化建设,医院的精细化管理和患者的信息服务。第二个医院,医院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优势,医院的发展。依靠科技但不西化国际接轨是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可中医药学。唐旭东认为,认可的前提是了解,而了解的关键是要将中医药学的价值和作用以国际通用的方式阐明,让更多人理解。屠呦呦老师拿诺贝尔奖就是借助现代技术,运用国际通用的方式阐明中医药作用的机理,最终得到全球认可的最佳范例。通过现代科技技术,让国际国内学界都知道了青蒿里的青蒿素可以治疗疟疾且不会产生耐药性,并通过多次试验确定了这一结论,得到全世界的认可。事实证明,中医药学的前途还是很光明的。推动中医药学的发展,不依靠现代科技是不行的。但有的人却不支持这样做,认为这是中医西化的过程。唐旭东表示,技术没有属性,任何自然科学都需要和现代科技相结合,从而使自身的发展更迅猛。这些科技进步都能使诊断技术得到提升,大大提高中西医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社会在发展,我们的语言、饮食以及服饰都在发生改变和融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发展的必经过程。作为中医药工作者,也应该包容和吸收先进技术为治疗服务。这一点上,西医做得更好,中医还有进步的空间。医患和谐,中医优于西医唐旭东表示,中医药学虽然在现代科技的运用上还有待完善,但中医在医患关系的处理上却普遍比西医更成功。中医药学作为一种传统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融合比较好。在问诊和治疗过程中,都很看重人的情绪和环境对于疾病的影响。人体不是简单的器官相加,各个器官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在这方面,中医很早就有“整体”的认知观。唐旭东举例说,比如消化系统疾病,中枢神经对肠胃的影响很大,消极情绪对肠胃造成的伤害在中医典籍中早有记载。因此,中医治病不仅是简单对某个器官的治疗,更是心理、人文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调理。唐旭东表示,作为医生,一定要关心患者的内心感受。“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其中“问”就是医患交流的重要方式。和患者交流不仅可以了解更多病情,还能白癜风该怎么治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