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拳王民间擂台赛竞赛规则

我就是拳王民间擂台赛竞赛规则

一、预赛(入围赛)竞赛规则

选手们必须通过如下三关测试才能顺利通过预赛,获得赛区决赛的资格。

第一关:专项力量关——超级大力王

通过击打测力器测试选手的专项力量,达到一定标准即可过关。

内容:以单拳击打力量为测试内容。

方法:用直拳、勾拳、摆拳任意一种击打测力器3次,取最高显示数值为其成绩,达到或超过如下各组别标准后方可进入下一关。

男子组标准:测力器显示的数值大于或等于。

女子组标准:测力器显示的数值大于或等于。

少年组标准:测力器显示的数值大于或等于。

第二关:专项技术关——功夫达人秀

内容:

1、基本功技术:选手进行踢、打脚靶、手靶、摔布人等技术演示,测试其踢、打、摔、拿等基本专项技术水平,由专家评委评定是否过关;

2、特长技术:即“功夫达人秀”,参赛选手可展示自己的拿手绝活,即演示中国传统武术的各门派独特技术(徒手、兵器、对练等)。由专家评委选出赛区十佳,再由观众从其中推选出一名最佳者,代表赛区参加全国展演。(注:选手可以选择仅参加此“功夫达人秀”的比赛)

方法:选手任选上述内容之一进行测试,基本功技术展示时间为1分钟。特长技术,即“功夫达人秀”展示为3-5分钟。

标准:由台下专家评委评判其是否过关。2/3绿牌为过关标准。

第三关:专项技能关——实战大考验

参赛选手与功夫全能技天团的运动员进行条件实战,检验其踢、打、摔、拿等技术的实战能力。由专家评委评定是否过关。

内容:选手与功夫全能技天团运动员进行条件实战,可以选择专业运动员的应战方式,如选择运动员只能一只手进攻、只能用腿进攻或者只能防守不能进攻等等。当然,如果对自己有信心,可以选择与天团运动员全开放对战!

方法:大会配备比参赛选手低一个体重级别的功夫全能技天团运动员进行应战。比赛1-2分钟,由台上裁判控制。

标准:根据选手的技战术规范性、有效性、距离感、意识、意志品质、对天团运动员造成的压力等,由台下专家评委评判是否过关,2/3绿牌为过关标准。

二、决赛竞赛规则(成年组)

“我就是拳王”民间擂台赛的赛区决赛和全国总决赛采用功夫全能技竞赛规则进行比赛。

1、功夫全能技:

属体育格斗类运动范畴,是建立在中华武术攻防技击术基础之上的、可容纳世界各国武术及各种格斗类运动技术同场竞技的格斗类运动项目。竞技双方可使用踢、打、摔、拿等任何徒手格斗技术,以达到制服或制胜对手的目的。“功夫”一词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武术文化的世界性标识词,各种格斗类运动技术在庞大的中华武术体系中都能找到其相似的技术元素,故本项目称之为“功夫全能技”。

2、“我就是拳王”功夫全能技竞赛规则与MMA竞赛规则的不同点:

1)着装:允许穿软底鞋(如摔跤鞋、赛法斗鞋)参赛。MMA比赛运动员赤足。(利于大众健身参与)

2)拳套:使用克(6盎司)加厚分指拳套进行比赛。MMA比赛拳套一般为克(4盎司)。(安全性保护)

3)护肘:使用特殊护肘(MMA赛事中没有护肘)。(安全性保护)

4)禁止拳打、足踢、肘击、膝击倒地运动员的头部。MMA比赛允许拳打、肘击倒地运动员的头部。

5)禁止直接使用折颈和折脊柱动作。

6)禁止使用如足跟勾(HeelHook)、足趾固(ToeHold)等扭曲腿部的降服技术。

7)“15秒限制”:即地面战的时间限制在15秒之内。(利于观赏和我国运动员的快速准入)

8)强制性读秒保护:受重击时实施强制性读秒,即“数8”保护。(安全性保护,受伤率将降低70%)

9)礼仪:中国武术文化礼节-抱拳礼。

功夫全能技竞赛规则(完整版)

1、比赛级别

按体重划分为5个比赛级别:轻量级(60公斤以下)、次中量级(65公斤)、中量级(70公斤)、次重量级(77公斤)、重量级(77公斤以上)等5个比赛级别。

2、称重

所有参赛运动员应在组委会指定的时间和地点称体重和进行体检(如果组委会要求),同时受组委会代表现场监督。错过称量体重的运动员,将被取消比赛资格。称重时运动员超重将被取消比赛资格。

3、比赛区域

比赛在符合国际拳击比赛标准的拳击台上进行,围绳内面积为6x6平方米。

4、出场佩戴物及要求

礼节:运动员登上拳台后,向观众行中华武术抱拳礼,开赛前向裁判、对手行抱拳礼。

1)护手布

参赛者必须于更衣室里、在检录员面前(如果对手要求,还需对手的助手在场)缠绕护手布。未得到检录员的同意,参赛者不允许提前戴上拳套。

2)护齿

所有的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都必须佩戴护齿。护齿必须通过裁判检验认可。如果护齿在比赛过程中无意掉落,裁判员应该立即暂停比赛,并等待护齿被重新佩戴好后再开始比赛。

3)护具

运动员必须使用组委会提供的护档。

4)拳套

运动员必须使用组委会提供的拳套。拳套为克(6盎司)的分指拳套。

5)着装

必须穿着组委会认可的短裤(如散打、搏击、泰拳、骑行紧身短裤等)、赤膊参赛;

比赛时可选择赤脚、或穿软底鞋(如摔跤鞋、赛法斗鞋),鞋底应无棱角且鞋带线头用胶带扎好不外露。

6)外观

运动员参赛时必须以整洁的面貌出场。(如指甲应修理干净)

头部或面部的毛发如对比赛的安全性造成影响,或者对其对手形成干扰,运动员将不能参加比赛,除非组委会允许。

不允许佩戴首饰或其他带尖刺的硬物参加比赛。

5、比赛回合和时间

比赛为3回合,每回合3分钟,回合间休息1分钟。

“15秒限制”:即地面战的时间限制在15秒之内。当一名或者两名运动员处于地面状态,如果没有出现有效的进攻技术动作,即使不到15秒,台裁可立即叫停比赛,令运动员站立重新开始比赛。如果15秒已到,但运动员此时正处于一个降服技术的施行过程之中,台裁将等待此降服技术施行结束才叫停比赛,令运动员站立重新开始比赛。

6、停止比赛

台上裁判是唯一执裁及停止比赛的人。台上裁判在认输/降服、及击倒(KO)的情形下可独自做出终止比赛的决定,其他终止比赛的决定应在得到技术代表的同意和征询拳台医生意见(受伤情形)后做出。

7、胜负评判

由3名台下评判对运动员的每回合比赛进行评判和计分。

采用10分制计分办法,对每一回合的比赛进行评分。10分给予优胜者,而弱势者则得到9分或者更少,除非打成平手双方各得10分。

台下评判以运动员所使用的综合技术进行评分,按有效的击打、有效的擒摔、对比赛区域的控制、有效进攻和防守等顺序给予由高到低的分数。

有效击打,以比赛中合法有效击打的总数以及重击数量来评判有效击打。

有效擒摔,以比赛中成功摔倒对手和翻转对手的次数来评判有效擒摔,例如从站立状态将对手摔倒在地面并成功处于骑乘位、脱开对手防御并获得骑乘位、处于底部位的运动员使用了积极和有威胁性的防御技术等。

对比赛区域的控制,指谁控制住比赛节奏、占据有利的位置等。如擅长擒摔技的运动员在站立位实施擒摔的同时保持自身站立和实施合法击打、将对手摔倒迫使其进行地面战、出现有威胁力的降服可能性、脱开对手防御并获得骑乘位、以及创造击打的机会等。

有效进攻,指前进和实施合法击打。

有效防御,指避开对手击打、在防守对手击打时将对手摔倒或将其反转等。

使用以下评分标准来对一个回合的比赛进行评分:

10-10,双方的表现相当,没有任何一方显示出明显优势;

10-9,一方运动员以微弱优势取胜,实施有效击打、擒摔次数或其他有效技术多一些;

10-8,一方运动员通过有效击打或擒摔技术明显占据优势;(出现重击读秒时)

10-7,一方运动员通过有效击打或擒摔占据绝对的控制优势。

台下评判将灵活使用如下评判尺度:

如果某运动员大多数时间都在实施地面技,那么首先判定其有效擒摔,然后判定其有效击打。

如果某运动员大多数时间都使用站立技,那么应首先判定有效击打,然后判定有效擒摔。

如果站立技和地面技时间相当,有效击打和有效擒摔次数的评判比重应大致相当。

8、犯规

如下犯规行为将会被台上裁判施以如警告、扣分或取消比赛资格的处罚:

1)不服从裁判的执裁(如口令、手势、判罚等);

运动员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服从裁判,任何不服从裁判的行为都是犯规,情节严重者将导致被取消比赛资格。

2)有违运动精神的行为,如在比赛区域辱骂对手、向对手吐口水,以及任何无理的可能致使对手或裁判受伤的行为等;

3)在裁判发出停止或分开口令后、或在分开过程中攻击对手;

4)攻击在裁判看护下的对手;

5)在回合结束的铃声响起后攻击对手;

6)仅仅以抓住对手的短裤或手套来限制对手的移动;

不能仅仅是通过抓住对手的短裤或手套来控制对手的移动。运动员可以通过抓住对手的手套,但必须同时抓住了对手的手来控制对手。允许抓握自己的手套或者短裤。

7)抓握围绳获利;

不能抓住或者用手臂圈住围绳来获得位置的优势。如果有上述行为,并且产生了对位置的影响(如避免被摔倒等),而且抓握围绳的运动员占据有利位置,那么裁判将命令两名运动员重新站在中立位置开始比赛。

8)头撞对手;

任何用头撞击的行为,不论是头对头还是头对身体或者对其他部位等都是犯规。

9)口咬对手;

任何形式的用口咬的动作都是犯规。

10)抓对手头发;

抓头发的动作是犯规行为。

11)挖扣对手眼睛;

不能用手指、下巴或肘等部位挖扣对手的眼睛。合理击打接触到对手眼部是合法攻击。

12)击打对手咽喉;

不允许直接击打咽喉。直接击打咽喉包括推拉对手头部使其前颈部张开而对其咽喉实施攻击。

不允许用手指或大拇指戳按对手颈部或气管的方式来试图降服对手。

13)故意将手指插入对手身体的腔孔部位(如鼻子、嘴巴、耳朵等)或者开放性伤口部位等;

运动员不能将手指放入对手身体腔孔的部位,不能拉扯对手的开放性伤口使其伤口扩大。

14)撕,捏,拧、掐皮肉或抓抠锁骨;

任何以对手皮肤为目标实施的撕,捏,拧、掐等动作而使对手痛楚的行为都视为犯规。任何抓抠锁骨的行为都视为犯规。

15)钓鱼式动作;

任何用手指伸进对手嘴巴、鼻子或者耳朵,以拉扯这些部位皮肤实施攻击的动作被认定是钓鱼式动作。在比赛中,钓鱼式动作一般表现为用双手的手指扣住对手的嘴角向两侧拉扯的动作。

16)攻击裆部;

任何形式的攻击裆部的行为(如踢、打、抓、捏等)。

17)攻击小关节(手指、足趾);

小关节是指手指和脚趾。手腕、脚踝、膝盖、肩膀、肘部等是大关节。

18)击打脊柱、后脑部位;

不允许击打对手的脊柱、后脑部位。

19)足跟踢击肾脏部位;

20)拳打、足踢、膝击、肘击倒地对手的头部;

21)踩踏倒地对手;

22)“打桩机”式动作;

“打桩机”式动作,指将对手以脚朝上头朝下的方式砸向地面、头部或颈部先着地的动作。指你在完全控制住对手时所实施的此类动作。但如果你正被对手缠抱和部署降服技时,如果此时你能够将对手以脚上头下地抱起,允许你实施任何动作,包括使用此“打桩机”式动作。因为此时你并未完全控制住对手,对手可以主动调整位置或松开缠抱以避免被施行“打桩机”式动作。

23)将对手扔出比赛拳台;

24)胆怯;

胆怯,指故意躲避与对手的接触、为拖延时间而故意向裁判声明对手犯规、假装自己受伤、有意吐出护齿、或其他希望停止比赛的行为等都将被认定是胆怯。

25)助手阻碍比赛;

阻碍比赛,指任何旨在打扰比赛或者引起不公平优势的动作或行为。助手不允许以任何形式干扰、影响台裁或其他裁判。此类犯规情形将会导致对其运动员处以犯规处罚。

26)使用凡士林、油脂类物质、过量的水;

禁止用油脂、凝胶、香膏、乳液或其他油滑性物质涂抹头发、面部或身体,禁止运动员身体过量粘水比赛,以及禁止过量用水导致比赛区域湿滑等。

27)直接使用折颈和折脊柱动作;

禁止直接使用任何折颈和折脊柱技术动作。但如果被对手使用防反(guard)技术缠住而拒绝松开时可以使用折颈或折脊柱技术动作迫使其松开,此时不视为犯规。

28)使用直腿踝固和直腿膝固技术之外的扭曲腿部的降服技术。

禁止使用如足跟勾(HeelHook)、足趾固(ToeHold)等扭曲腿部的降服技术,但允许使用直腿膝固(StraightKneebar)和直腿踝固(straightanklelock)。

9、判罚犯规的执行程序

如果出现犯规,台上裁判将执行如下程序:

1)立即叫停比赛;

2)检查被犯规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和安全情况;

3)对犯规运动员进行判罚、扣分、并通知两角助手、台下评判和计分员。

在地面比赛状态下,如果位于底部的运动员犯规,比赛不应叫停,除非位于上部运动员已经受伤,以免影响上部运动员的位置优势。此时,台上裁判将执行如下程序:

1)台裁口头提示位于底部的运动员他已经犯规;

2)等待本回合结束时,台裁再此对犯规运动员进行判罚,并通知两角助手、台下评判和计分员;

3)对于严重的恶意犯规行为,台裁可终止比赛,取消犯规运动员的比赛资格。

计分员负责记录对犯规运动员的扣分:

运动员犯规将受到被扣分的处罚。只有台上裁判能够判定运动员是否犯规和扣分,由计分员(不是台下评判)负责记录犯规运动员的扣分情况。如果台上裁判没有判定犯规,计分员不允许自行判定犯规并扣减相应的分数。计分员负责准确计算比赛双方每回合的真实得分,尤其注意在出现犯规而扣分的情况。

10、对犯规的判罚标准:

1)出现第8项的某一条犯规情形,犯规者被扣1分;

2)因故意犯规致使对手受伤,但受伤者能够继续比赛,犯规者被扣2分;

3)同一犯规累计出现3次、故意犯规致使对手受伤而不能继续比赛、公然不服从裁判等恶意犯规行为,将被取消比赛资格。

对犯规的扣分将由记分员直接计入某回合的最终得分表中。如某回合的台下评判的计分表是10-8,但领先远动员出现一次犯规的扣分(扣1分),则最终得分表中的结果为10-9。

11、对受伤情况下的比赛结果的判定

1)因合法技术导致:

合法技术致使对手受伤,严重到不得不终止比赛:判受伤者“技术性击倒”TKO负。

2)因故意犯规导致:

A.因故意犯规致使自己受伤,台裁将按照1)因合法技术导致的受伤来进行处理;

B.因故意犯规致使对手受伤,受伤者能够继续比赛:判犯规者扣2分;

C.因故意犯规致使对手受伤,严重到不得不立即终止比赛:判犯规者被“取消比赛资格”,受伤者获胜;

D.因故意犯规致使对手受伤,导致受伤者能够继续比赛,但却在后续比赛中的某时间点,因此犯规导致的旧伤复发而不能继续比赛,则判受伤者“技术性结果”获胜。

3)因无意犯规导致:

因无意犯规致使对手受伤,严重到不得不立即终止比赛,或在后续比赛中的某时间点,此无意犯规致使的旧伤复发而不得不终止比赛。比赛结果参照此时双方的记分表上的分数多少进行判定。

方法如下:

A.此时记分表上的分数领先者以“技术性结果”获胜;

B.此时记分表上的双方分数如果是平局或都未得分,则判定未受伤者以“技术性结果”获胜。不完整比赛回合的评分方法按完整比赛回合的计分标准进行评分。如果台裁在某一回合中对某运动员进行扣分判罚,那么记分员应扣减某运动员在此回合比赛中的分数,并将此回合的分数统计到最终得分。

12、判定胜负的方式:

1)认输(降服):

A.动作上认输:用手(拍击拳台、对手身体等)示意不想再继续比赛;

B.语言上认输:口头向台上裁判宣布不想继续比赛或者由于疼痛或不舒服而喊叫;

C.技术性认输:被对手成功施行降服技致使失去意识或受伤,裁判终止比赛。

2)击倒(KO):

被合法技术击打倒地(超过10秒)而不能从拳台地面站起来继续比赛。

3)技术性击倒(TKO):

A.台上裁判认为运动员已失去有理智地进行自我保护或防卫的能力时,出于保护运动员安全出发,他将终止比赛,宣布此运动员为技术性击倒;

B.运动员因受合法技术击打受伤而无法继续比赛,台上裁判经拳台医生确认后,判定此运动员为技术性击倒;

C.运动员在一回合比赛中累计被3次强制性读秒/或整场比赛中累计被4次强制性读秒,则判定此运动员为技术性击倒;

D.运动员的助手向台上裁判示意其运动员认输或放弃比赛(如抛毛巾等),其运动员为技术性击倒。

4)得分获胜:根据台下评判统计双方总分数,得分高者获胜:

A.无争议胜:三名评判一致判定一方赢;

B.有争议胜:二名评判一致判定一方赢,另一名评判判定对方赢。

5)取消比赛资格:

A.故意犯规致使对手受伤,受伤者无法恢复以继续比赛,判犯规者被“取消比赛资格”;

B.多次(或连续组合)犯规、或裁判认为是极端严重的犯规,则犯规者被取消比赛资格;

C.运动员任何时候都必须服从裁判,严重违背或不服从裁判的行为将被取消比赛资格。

6)失去比赛资格:

当比赛开始后运动员不参与比赛、或者提前结束比赛(受伤或示意认输的情况除外),那么他将被判定为失去比赛资格。

7)技术性结果

A.因故意犯规致使对手受伤,导致受伤者能够继续比赛,但却在后续比赛中的某时间点,由此犯规导致的旧伤复发而不能继续比赛,则判受伤者“技术性结果”获胜;

B.因无意犯规致使对手受伤,严重到不得不立即终止比赛,或在后续比赛中的某时间点,此旧伤复发而不得不终止比赛。则判定此时记分表上的分数领先者以“技术性结果”获胜;如果此时记分表上的双方分数是平局或都未得分,则判定未受伤者以“技术性结果”获胜。

13、赛事管理

由组委会授权下的技术委员会对赛事实施管理。每次比赛都将有技术代表,台上裁判和计分裁判,拳台医生以及其他称重、检录、计时、计分裁判。架构如下:

决赛竞赛规则(少年组)

“我就是拳王”民间擂台赛的少年组的决赛也采用功夫全能技竞赛规则进行比赛,但有如下不同:

1、使用功夫全能技技术进行对抗,但不能施力于对手身体。使用踢、打技术接触到对手身体时需要收力,而不能产生力量的渗透,否则视为犯规。(类似于赛法斗的assaut级比赛,即轻赛法斗)。在使用地面关节技时,不能猛然发力,也不能过度拉伸对手关节,动作到位即可得分。

2、取胜方式:主要是以踢打接触对手身体有效部位和摔拿技规范到位来评分。









































白癜风的危害是什么
武汉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utingmpi.com/qjdw/124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