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事
裁缝做得一件好衣服,需要量体裁衣,而量体,需要一把尺子。这把尺子要有固定的、通用的测量标准。使用尺子非常简单,困难得是那个发明尺子的人。相传这个人是鲁班。他发明了一种能正确画出直角的三角板,也被称为班尺,它能告知工匠哪些尺寸是不规则的,以及根据占卜的规则(风水)哪些是不吉利的。而后,又有人不断规范尺与寸,才使得后人能够穿上合体的漂亮衣服。
企业家就像一个裁缝,他在用人和做事时也要“量体裁衣”。
其实,企业家在经营时面临的核心问题只有两个,它们就是企业软实力模型中的两大基本要素:人和事。而企业家最大的责任便是:用好人,厘清事。
这是一对非常有意思的组合,正是它们决定了企业经营的快乐与否。同样,这也是一对非常容易出问题的组合,因为企业管理的本质其实就是企业中“人”与“事”的N次组合,它们的不同排列组合构成了一次次的管理事件和管理任务,它也决定了管理本质上的不确定性。所以我们常说,创业是冒险家的乐园,因为你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太多太多。
但在这些不确定性中,有一条规则是非常确定的,那就是:两个基本要素——人和事,只能存在一个变量。
比如,有的企业以“人”为变量,“事”是常量。这样,他们只专注一件事,如只做乳业,只做PC、只做钢管等。那么“人”就是可变的。观察这些企业,你会发现,其内部“人”成长的速度非常快,不仅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才,还给了很多年轻人以机会,这些又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的新陈代谢,使得无论用什么样的人都能把“不变”的事做好。
比如,有的企业以“事”为变量,“人”是常量。他们拥有特别优秀的团队,团队成员协作关系极其稳定,使得企业可以选择相对广泛的业务领域,并都能做好。通用电气是这一组合的典型代表。“事实上,不管他们来自什么地方,GE总是致力于发现和造就了不起的人,然后,由他们造就了不起的产品和服务。”韦尔奇先生无数次以这样的话语表达其对人才的赞美。的确,GE吸引了来自全世界最优秀的男人和女人,并把他们培养成全世界最优秀的管理者,而这些管理者,可以帮助GE做任何“事”。
设想一下,如果人和事这对组合中两个要素都是变量,那无疑是场灾难,因为,你将要面临的就是无穷尽的问题和烦恼。这是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公式:变量X变量=无穷变。可大多数企业就是会陷入这样的烦恼:人是变量——没有成熟有序的人才产出和成长机制;事也是变量——想做任何领域的任何事。于是,他们就面临企业管理的“无穷动”,我想,世界上,还没有一个企业家能控制一个无穷的变量。
因此,面对这样复杂的不确定性,企业家需要按照一个非常简单的逻辑思考:你的变量是什么?
快与慢
在一场奥运赛事中,最让人期待的项目无疑是田径项目。它的标准很简单,以高度和距离长度计算成绩的跳跃、投掷项目叫“田赛”;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竞走和跑的项目叫“径赛”。这也就意味着,只要你跳得最高、跑得最快,你就是冠军。无怪乎它成为奥运会设金牌最多的项目,共有47项(至年)。而武术,同样是一门古老的竞技,却无法成为大众接受的奥运项目,这是为什么?是因为武术不够优美吗?显然,它比田径不知道要优美多少;是因为武术技术含量不高吗?相对于田径,武术拥有的技术环节用天花乱缀来形容也不为过。那为什么它不被奥运会接受?原因可能只有一个,定义它的输赢标准太复杂,甚至根本无从定义。纵观奥运赛事,其最大的特点是都有一个简单的基本标准:田径是跑得最快、跳得最高;拳击是打倒为止;球类是得分最多;击剑是点数最多……这些标准是唯一的,可武术的唯一性很难找到:以动作优美吗?以技术精准吗?还是以速度?……我不知道,我想,奥组委的裁判们也不知道。
所以,简单的标准是最高效的管理标准,它可以帮助你快速应对问题;反之,则会让你的企业陷入无限的混乱之中。由此,我们得到了企业管理的第二对矛盾组合:快和慢。
这是一对相互干扰的矛盾组合,我们不知道究竟是快好还是慢好,因为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标准,而你想对“快和慢”作出判断和预测,就需要一个明确的标准。如果说,处理人和事,你有了一把尺子,那么,现在,你需要的是为你的尺子设计一个你需要的刻度。
我和一位企业家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问(我):在用人上,你会用什么样的人?你的用人标准是什么?
答(企业家):道德品质高尚,认同感强,能力强,态度要好。
我又问:在你的公司里,什么是道德品质高尚?
他答不出来。
我再问:一个员工家庭关系不好,在你这里算高尚还是不高尚?这个要素是否影响你对这个人的使用?
他觉得很难回答。
我再问:什么算能力强?是比你能力强算强,还是比你的能力差点也行,还是比你的某一经理的能力强就行?
我再问:什么算态度好?是开会时积极发言想说就说算态度好,还是凡事谨慎行事算好?
……
对此,大部分企业家都没有确定答案,除非你自己定义好你用人的标准——一种“尺度”。没有尺度就没有标准,就意味着任何一种制度和标准都有可能成为制度和标准,因此产生了混乱,你当然不可能快乐。对于企业来说,量与被量的人都痛苦。
退一步说,即使你有一把确定尺寸的尺子,可是人无完人。你需要的比如道德、认同感、能力和态度等标准,不可能有人全部具备。于是,你还要思考:在几件相互干扰的要素里,哪个是你不能妥协的?
对于“事”也是一样。你所面临的事有眼前的和未来的,有战略性的和业务性的,你必须做出选择。因此,企业必须有一个基准,才能帮助企业家快速决策,才不会顾此失彼。而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吃着自己碗里的看着别人锅里的,选A觉得B好,选B觉得A好。
这就是为什么,企业家在混沌期的时候不觉得痛苦,因为他们更多的是只认准一件“事”,只有一个稳定的“人”(团队)。而过上好日子后反而进入痛苦期,则是因为太多的“事”,太多的“人”,让他们处理事情变慢,而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你又看不到企业软实力的那个基准点而已。
虚与实
一个大型交响乐团最少有90人,四个乐器组,分别是弓弦乐器组、木管乐器组、铜管乐器组和打击乐器组。但在近百人的演奏者中,只有一个人拥有一个乐曲总谱,那就是这个乐队的指挥。四个乐器组根据总谱划定本组的分谱,乐器组下的每一个乐器演奏者又根据分谱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分谱。这样安排,既能保证音乐会能够完整、连贯,又能保证每一个乐者都能奏出属于他自己的完美乐章,让各种乐器“交响”回应。
企业家就是乐队的指挥,当然,他更是建立总谱的作曲者。而想要实现企业软实力两大要素人和事的顺利开展,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将这份总谱分解到每一个具体岗位。
这时,老板要问自己:我的管理需要什么?我的员工需要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企业家需要换位思考。
比如,在经营人这个要素上,什么算“用好人”?那就要知道,人最重要的是什么?我认为是心气!人,不存在绝对的能力高低。创业元老的能力绝对强吗?不是,但人有心气的时候能将潜能发挥到最大。
在研究企业员工的心气高低时,我们发现有一个问题对士气的影响极为直接:“我个人清楚地知道我个人的工作与公司战略实现之间的关系。”
这是一道简单的问题,员工只需回答“是”,或“不是”。可在其背后,却存在着企业管理的一项重大的逻辑关系。
每个人本能上都需要一种被承认的价值感,证明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这对于个人的“心气”非常重要。但很多老板认为,这是一个很“虚”的东西。“如果我想激励员工,我会给他涨工资,分股权,买房子,配车子……这才是实的”。我承认,在某种意义上,这些物质的东西非常实,可为什么,你的员工会越来越不高兴,越来越觉得你给再多的钱都是应该的?
这是因为,你没有发现员工士气背后隐藏的管理功夫:虚与实。
比如这道问题。如果你希望员工回答“是”,那么你要做以下一系列“实”的功夫:
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厘清战略。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让员工清楚知道战略的安排,这就需要一套办法,将员工融入到你们共同的语言体系中来,这个办法就是企业文化。
当然,你还要评估,“我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文化氛围来保障这样的特定战略?”这就是为什么说当战略不清晰时,不可能有一个强大的文化体系的原因,因为企业文化失去了“主心骨”。
到此,你有了战略,有了支撑战略的文化以感召员工,但如何让每个员工都知道和认同这个文化?那你就需要设计一套共识体系,把这些内容“翻译”成员工乐于接爱、容易理解的形式,而让每个员工自觉按照文化的要求去做。显然,你的文化体系还需要一个落脚点,那就是建立一个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确保企业文化中的任何一个承诺都能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实现。你还需要一个自上而下的、严密的管控架构,以保证这一切都按你的计划在运行。
于是,你终于得到了那个你企盼已久的员工回答:是。此时,团队心气这个“虚”的东西自然变得“实”了。
这是一个换位思考的过程,与普通的换位思考相比,企业家在换位思考过程中使用了很多的专业工具和方法,这是因为,企业管理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而反观这个过程,我想问:哪件事情是需要特别多花钱去做的?没有,根本没有。几百万人的测评都证明,钱不是决定心气的关键要素,其实管理过程中所有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因此,管理最重要的两个过程是分析解构与建构整合:面临复杂的情况要学会分析解构,面临繁琐的管理要素要能够建构整合。落到实处即是:日常工作是分析解构,制定战略是建构整合。人在失控的时候最痛苦,而缺乏上述能力的人,才会失控。
北京治白癜风疗效好的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的好